医学影像学院教师参加“2024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酶分会年会暨第三届中国纳米酶大会”

时间:2024-07-16 预审:高健 二审:赵劲松 终审:赵劲松 来源:医学影像学院 阅读次数:

7月12日-15日,“2024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酶分会年会暨第三届中国纳米酶大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酶分会主办,国科温州研究院和温州市欧美同学会承办,中原纳米酶实验室、温州市留学人员和家属联谊会、温州龙湾欧美同学会、温州湾新区-龙湾区企业家训练营协办。我校医学影像学院高彦峰博士参加会议,并作口头报告。

会议邀请了多位院士作专题报告,包括阎锡蕴院士的《纳米酶:一种新型生物催化剂》、汪尔康院士的《纳米酶的应用扩展——抗炎抗菌及其耐药性》、郭子建院士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功能化新策略》、郑南峰院士的《对精准控制金属表界面化学反应的探索》、董绍俊院士的《类葡萄糖氧化酶纳米酶研究》、俞书宏院士的《仿生材料——交叉科学的前沿》和李校堃院士的《生长因子类药物的临床转化医学研究》。

高彦峰博士作了题为《微流控技术在纳米酶高效合成中的应用》的口头报告。他介绍了一种新型微流控芯片,用于纳米酶的高效合成。该芯片集成了锯齿形微通道和包含突变扩展结构的螺旋型通道,显著提升了反应物的混合效率,将传统合成法的2小时缩短至8分钟,并有效实现了氯化血红素(hemin)在ZIF-8结构中的精确封装,而不损害纳米酶的结构完整性。所制备的hemin@ZIF-8纳米酶不仅粒径分布均一,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具备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过氧化氢,检测限低至45纳摩尔,并能从浓度低至10个活细胞每毫升的样本中检测出细胞分泌的过氧化氢。这对癌症早期检测以及引发氧化应激的抗癌药物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在医学诊断和个性化医疗的发展中具有很大潜力。其研究不仅证实了利用微流控技术有助于高效合成纳米复合材料,也为纳米酶的创新制备方法提供了新思路。此外,高彦峰博士制作的海报《微流控技术在纳米酶高效合成中的应用》获大会“优秀学术墙报奖”。

通过参加此次会议,不仅展示了我校教师在纳米医学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增强了我校青年科研人员对纳米医学前沿领域的了解,增进了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高彦峰/文、供图 )

颁奖现场